松江唐经幢?松江唐经幢,作为上海地区最悠久的地面文物,矗立着9.3米高,现存21级的壮观建筑。每级经幢以独特的托座、束腰、圆柱、华盖和腰檐等元素,呈现出优美的姿态,其中大部分为八角形设计。这些建筑整体上既高大又美观,雄伟秀丽,雕刻工艺精细,线条流畅,无论是人兽还是花卉,都显得饱满而富有大唐艺术风格。那么,松江唐经幢?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
吉云禅寺塔,始建于唐长庆年间(821~824年),历经千年风雨,见证了上海的历史变迁。
上海护珠塔,始于唐大中十三年(公元859年),其塔身的每一块砖石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。
松江唐经幢,同样在公元859年(唐大中十三年)建起,是研究唐代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。
南翔寺双塔,创建于五代至北宋初年,见证了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。
上海松江方塔,始建于公元1068年,古朴的塔身透露出宋代的建筑工艺。
上海嘉定孔庙,建于1219年,是研究古代教育制度和儒家文化的宝贵遗产。
上海普济桥,始建于1265年,桥身历经风雨,至今仍然坚固如初,为过往行人提供便利。
上海沉香阁,始建于1573年,阁内雕刻精美,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。
上海书隐楼,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,是当时文人雅士聚会的地方。
江海北关大楼,于1891年破土兴建,1893年落成,标志着上海近代建筑的开端。
上海三山会馆,始建于1909年,是当时商人的聚会场所,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。
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所在地,原名亚细亚大楼,建于1913年,见证了上海的商业发展。
外滩汇丰银行大楼,于1923年6月23日建成,是当时国际银行的象征。
上海大厦原名百老汇大厦,1934年所建,是当时上海最高的建筑之一。
1. 松江区上海泗泾公园:泗泾公园由上海市园林局、松江区人民政府、泗泾镇人民政府共同投资建设,于1999年9月28日落成开园。公园位于泗泾镇江川中路,地处繁华的中心地段,是一座为广大游客提供娱乐、休闲、健身的免费公园。
2. 松江区西游记迷宫:西游记迷宫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景区,全长500米,包含22个场景。洞内冬暖夏凉,恒温干燥,迷宫以“神奇、变幻”为主题,运用现代化的声、光、电等手段,营造出虚幻的氛围,让游客体验诸多不存在于世间的境界。
3. 松江区佘山天主教堂:佘山天主教堂建于佘山山顶,由法国传教士所建,其建筑特点是将山与建筑融为一体,色彩协调自然。教堂结合了希腊、罗马、哥特式建筑艺术,部分采用中国传统手法,呈现出中西合璧的风格。
4. 松江区思贤公园:思贤公园位于上海市松江区行政中心西南,总面积超过12000平方米,是一个开放式的公共休闲场所。公园以“绿”、“清”、“活”为主题,园内绿树成荫,湖水荡漾,充满了生机。
5. 松江区上海伟盟生态林:上海伟盟生态林位于上海市松江区洞泾镇,是一个集现代农业、生态旅游、都市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有限公司。由台商和本村共同投资兴建,历时5年,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占地面积约3600亩,拥有中西式景点数十处的生态园区。
松江唐经幢,作为上海地区最悠久的地面文物,矗立着9.3米高,现存21级的壮观建筑。每级经幢以独特的托座、束腰、圆柱、华盖和腰檐等元素,呈现出优美的姿态,其中大部分为八角形设计。这些建筑整体上既高大又美观,雄伟秀丽,雕刻工艺精细,线条流畅,无论是人兽还是花卉,都显得饱满而富有大唐艺术风格。它在1962年被认定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,1988年更是荣升为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”。
经幢的各级都有其独特风貌:从下至上的第一级至第七级,每级都承载着丰富的雕刻艺术。如第一级的海水纹座,细腻地描绘出波涛卷浪;第二级的圆形盘龙束腰,虽部分风化,但仍能窥见群龙穿梭洞窟的壮丽景象。每个阶段都巧妙地融合了不同元素,如莲花、狮子、菩萨等,相互呼应,展现出层次分明的立体效果。
第九级和第十级的幢身是核心部分,第九级刻有捐助人姓名,第十级则刻有陀罗尼经序和经文,反映了唐代的佛教文化。从第十一级的狮首华盖到第二十一级的棱形平盖,每一级都增添了不同的艺术元素和象征意义,如莲花、如意纹、天王像等,共同构建了一个地下龙宫、地上人间和云外天堂的艺术空间。
松江唐经幢的雕刻艺术精湛,不仅在形式上富有层次,而且在内容上寓意深远,充分体现了唐代石窟雕刻的高超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,极具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。
松江唐经幢的建造源于公元859年(唐大中十三年),由当地笃信佛教的信徒发起,其目的是为了超度亡者,如乐安蒋复为他的亡母苏州朱氏,以及已故的二弟和患病的幼子祈福,吴兴沈直轸则为他的双亲祈求冥福。在那个历史背景下,由于唐武宗会昌年间曾有大规模灭佛行动,松江人为了保护这座具有宗教意义的石幢,没有将其建造在寺院内,而是选择将其矗立在通衢大道上,以避免可能的破坏。
这件工程得到了广泛的支持,据记载,超过150人参与了捐赠,其中包括13名官职人员和30多位女性。他们的慷慨捐助物资繁多,如衣物如裙、被、帐、黄衫子,还有丝绸如绢绸、罗水,以及珍贵的精珠。这些详细的捐赠信息和捐助者名单,均镌刻在经幢上,记录了这一佛教活动的盛况。这些铭文不仅讲述了建造经幢的初衷,也见证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佛教信仰的坚定以及社区的团结精神。[1-2]
扩展资料
松江唐经幢(chuáng),全名“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”,是上海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物,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中山小学内。该石幢建于公元859年(唐大中十三年),材质为石灰岩,1962年大修,现存21级,高9.3米。幢身8面,刻有《佛顶尊胜陀罗尼经》并序,以及建幢铭。
在松江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,古老的唐经幢承载着丰富的传说,这些故事如同岁月的印记,为经幢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。
首先,传说中建幢之地曾有一处名为海眼的地方,涌泉不断,危及城市安全。华亭知县召集名士商议,超果寺住持提出以陀罗尼经幢镇海眼,诵读经文以消灾祈福。这一提议得到众人赞同,民众纷纷慷慨解囊,最终在明崇祯《松江府志》中有记载,石幢立于华亭县前,镇压海眼,经幢的力量得以传承至今。
其次,关于唐代凤凰山桥下,传说有一黑鱼精作祟,吞食县官,后被张天师用法力制服并封于经幢下的海眼里。这个故事反映出古代人们对于恶势力的反抗和对信仰的寄托,黑鱼弄的名称也见证了这一传说的流传。
再者,唐经幢建造于刑场,原本为超度冤魂而立。经幢上的尊胜陀罗尼经文揭示了诵读经文可消灾得福的观念,使得春节期间全家绕幢祈福成为松江独特的习俗,反映出人们对吉祥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的尊重。
尽管这些传说带有神秘色彩,但它们无疑是松江唐经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为这座古迹增添了浓厚的历史和文化韵味。
扩展资料
松江唐经幢(chuáng),全名“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”,是上海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物,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中山小学内。
以上就是松江唐经幢的全部内容,在松江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,古老的唐经幢承载着丰富的传说,这些故事如同岁月的印记,为经幢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。首先,传说中建幢之地曾有一处名为海眼的地方,涌泉不断,危及城市安全。华亭知县召集名士商议,超果寺住持提出以陀罗尼经幢镇海眼,诵读经文以消灾祈福。这一提议得到众人赞同,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