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自驾游 > 华南 > 广东 > 中山

中山纪念堂的历史与故事,中山堂的简介和历史

  • 中山
  • 2025-04-05

中山纪念堂的历史与故事?1、中山纪念堂 奉化总理纪念堂前身为中山纪念堂。奉化老城北部的锦屏山,宋代起即为民众踏青优游之地。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逝世后,原有的锦屏山宋家坪公园改建为中山公园,并着手增建中山纪念堂、县立图书馆(后称中正图书馆)等公共建筑。“无论是破土动工,还是落成,奉化中山纪念堂都堪称第一。那么,中山纪念堂的历史与故事?一起来了解一下吧。

中山纪念堂有多少个

以下小弟归结出关于广州的各种故事以及典故,均有标题标注,请楼主详阅,希望能够帮到楼主!

〔话说广州〕广州的传说

广州是一座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。早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周代,这里的“百越” 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,建有“楚庭”,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。秦始皇33年(公元前214年)统一岭南后建南海郡(郡治设在“番禺”,即今天的广州)。公元226年,孙权为便于统治,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两部分,“广州”由此得名。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厅,特指广州这座城市。

广州秦汉时就是繁荣都会,汉唐以来是海上“丝绸之路”的始发港,清朝时是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港口,也是中国最早对外的通商口岸。

广州是中国近代和现代革命的策源地。著名的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、黄花岗起义、广州起义均发生在广州。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,曾经三次建立了临时政权。毛泽东在这里创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,培养了大批革命骨干力量。张太雷、叶挺、叶剑英等在这里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广州起义,并建立了广州苏维埃政权“广州公社”。鲁迅、郭沫若、郁达夫、彭湃、马思聪、邹小杨、钟杰武等也曾来广州传播先进文化。

1982年国务院宣布广州古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。

羊城传说

广州又称“五羊城”、“穗城”。

中山纪念堂的历史意义

中山纪念堂,这座宏伟壮丽的八角形宫殿式建筑,占地面积约3700平方米,高49米,由前后左右四个宫殿式重檐歇山抱厦建筑组成,形成一个整体。重檐歇山顶中央,悬挂着孙中山手书的“天下为公”四个大字,字体雄浑有力。正面檐下,内外共有内外八根朱色水磨大石柱,托起彩绘磨水石米斗拱、花梁和拼花图案的天花板,装饰精细。五盏巨大的长方形挂重穗嵌玻璃青铜大吊灯,悬挂在高大的走廊半空,映着镂花丹门,使殿堂显得富丽堂皇、古色古香。

金顶呈椭圆形,高3.79米,直径最大处4.075米,表面全部使用黄金镶贴,共用了36166张从香港购进的质量上乘的金箔,重量0.92公斤。除了金顶,其他如“天下为公”字匾、总理遗嘱、建国大纲、奠基石字体也都是用金箔镶贴。中山纪念堂平面略呈八角形,建筑面积为8700平方米,加上东西附楼、后台休息室及地下化妆室,总面积达1.2万平方米。纪念堂采用木桩基础、钢架和钢筋混凝土结构,设计了30米跨的钢桁架,大屋顶由八排钢桁架结合为整体。墙壁为厚50厘米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,以支撑屋顶重量。楼座以钢桁架悬臂挑出,楼板用钢筋混凝土浇铸,屋顶用一大圆柱压顶。大厅跨度30米,无一柱,空间高大、雄伟、宽敞,是中国当时最大的会堂建筑。

广州中山纪念堂的门票价格

1、中山纪念堂

奉化总理纪念堂前身为中山纪念堂。奉化老城北部的锦屏山,宋代起即为民众踏青优游之地。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逝世后,原有的锦屏山宋家坪公园改建为中山公园,并着手增建中山纪念堂、县立图书馆(后称中正图书馆)等公共建筑。

“无论是破土动工,还是落成,奉化中山纪念堂都堪称第一。”裘国松在1994年出版的《奉化市志》中找到了依据,“1934年1月由陈布雷堂兄、近代宁波文化名人陈训正撰写的《奉化中山公园记》,明确记载奉化中山纪念堂是在1925年6月,也就是孙中山辞世满百日的时候动工兴建的,并历经三个寒暑于1928年落成”。

2、广州起义烈士陵园

广州起义烈士陵园,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92号,占地18万平方米,是解放后为纪念1927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牺牲的烈士于1954年修建的纪念性公园。

陵园主体有正门、广场、陵墓大道、广州起义纪念碑和圆形的封土。现有景点和游乐场所16处,集纪念、科普于一园。墓道两旁有20个大花坛,四季鲜花不断;墓上密铺青草,四周松柏常青;陵园东部有中朝人民血谊亭和中苏人民血谊亭。园中人工湖还有湖心纪念亭,横匾上书 “血祭轩辕”,为董必武所题。

中山纪念堂里面有什么

广州鲁迅纪念馆 鲁迅纪念馆在延安二路,这里原为中山大学旧址。1927年鲁迅先生曾在此工作,解放后辟为鲁迅纪念馆。复原了当年的卧室兼工作室,紧急会议室和教务处办公室,辅以陈列内容,系统地介绍了鲁迅主要革命实践:一、青海年时期到“五.四”运动前后的革命实践;二、鲁迅在广州;三、鲁迅后十年成为中国文化革命伟人的实践;四、纪念鲁迅;五、学习鲁迅。结合的图案作装饰,象征中朝两国人民紧密的战斗友谊。

1927年1月18日,由中央广东区委推荐、中山大学聘请,鲁迅从厦门来广州任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兼教务主任,先就住在中山大学“钟楼”,至3月29日迁居白云路“白云楼”。鲁迅纪念馆复原了鲁迅当年的居住环境-卧室兼工作室和中山大学校务会议室。室内陈设非常简朴。床是两条板登上搁的两块铺板,一顶麻布蚊帐竹竿撑着,床上放的白布枕头和蓝花布面的薄被,十分整洁。床前,靠近窗户处放着一张七抽屉的书桌。据说,这种书桌当时只有教授才能使用。书桌旁边放着一个藤书架,书架上面摆满了线装书。此外,室内还有四方桌、小茶几和鲁迅亲笔书写了“L.S"(鲁迅二字的英文缩写)字样的藤箱。这些都是当年的原物。

鲁迅纪念馆馆址——钟楼,建在广东省博物馆内,是鲁迅在广州时居住过的地方,1959年10月,在此建立纪念馆。

中山纪念堂介绍

中山纪念堂的木棉王是广州市内最古老、最著名的木棉树之一,树龄已超350年,被誉为“木棉王”,是中山纪念堂景区内的标志性景观。

关于木棉王

这棵木棉树高约27米,胸围超过6米,每年3月至4月开花时,火红的花朵缀满枝头,宛如“英雄花”般壮丽。因其历史悠久且形态雄伟,它不仅是广州市的“市花”代表,更被列入古树名木保护名录,具有极高的生态和文化价值。

旅游相关信息

1. 最佳观赏时间:春季(3-4月)木棉花盛开时最为震撼,但四季皆可参观,古树本身也值得一观。

2. 景区配套:中山纪念堂本身是纪念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建筑,可一并参观展厅、礼堂及园林景观,门票10元(木棉王在园区内免费观赏)。

3. 交通提示:位于越秀区东风中路,地铁2号线“纪念堂站”C口直达,周边还有越秀公园、南越王博物院等景点,适合串联游览。

小贴士

木棉花落花期较短,建议提前关注开花预报。

树下设有休憩区,适合拍照打卡,但请勿攀折花木。

若想深度了解,可参加景区导览,听讲解员讲述木棉王与广州的故事。

这棵“英雄树”见证了广州的历史变迁,既是自然奇观,也是城市记忆的载体,非常值得一访。

以上就是中山纪念堂的历史与故事的全部内容,中山纪念堂位于中山市中心,是由同胞郭得胜捐资1000万港元建成的。1982年2月1日开工建设,次年4月竣工,11月12日正式开业。纪念馆外观庄严宏伟,高35米,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,建筑面积8400平方米。建筑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,充满时代特色。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廖承志同志亲笔题词孙中山纪念馆。纪念馆为复式结构,分为前、中、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
猜你喜欢